奧本海默:「我現在成了死神,世界的毀滅者。」一項研究,開啟世界的恐懼

標籤: 歷史 世界史

 

文/江仲淵、柯睿信、黃羿豪

 

一九四五年八月六日清晨,一道亮眼的白光劃破廣島市的天空,人們感到一陣強風,遠處僅見一朵巨大的蘑菇雲直衝天際,在雲霧散去以後,原本身為日本工業大城的廣島被轉瞬間夷為平地,方圓十幾公里內的建築悉數齏粉,但除了這些沒有生命的建物,這場爆炸帶來的,更多的是廣島市內那些人民的死亡,這些人或是在爆炸的那一刻就因過度的高溫而人間蒸發、化為焦炭;或是因為燒傷所帶來的痛苦而不斷哀嚎,最終一命歸西。而從浩劫底下倖存下來的人們,也得一輩子受到輻射的詛咒,直至死亡,可以說這幅畫面,用人間煉獄形容都不為過。
然而,這並不是最後一次,僅過了三天,另一個離廣島不到五百公里的城市—長崎,也蒙此厄運,而這一次的爆炸,更是直接奪走了十幾萬條的人命,幾天後,受此兩顆「殘虐爆彈」轟炸的日本,終於不堪負荷,宣布投降。

講到這裡,相信各位讀者肯定都能簡單的一眼就看出上文這段文字是在講什麼事了?
沒錯,就二戰末期的美國核襲日本,在這兩場慘絕人寰的悲劇當中,人類第一次見識到了核武力量的可怕,以往人類對於力量的認知,也在此刻被徹底的顛覆了。
到底是什麼原因,會促使人類去打開這不應該打開的潘多拉魔「核」呢?當初發明這核子武器的科學家們,看到自己的發明如此的駭人,又是如何看待自己的研究成果呢?
如果你也一樣有這些疑問,那就趕快跟著本篇文章的腳步,一起去一探有關核武發明它背後的故事吧!

 

核子武器的來龍去脈

在正式進入核武發明的主題前,有個東西是得了解的,那就是核武背後的化學原理,畢竟核武作為一種跨世紀的高殺傷力武器,到底是如何擁有這種力量的,其背後原理還是得稍微介紹一下。

早在古希臘時代,當時就已經有哲學家提出了原子構成世界萬物的這種理論,不過在那個時代,這些看不見、摸不著的哲學思想,並沒有很大的影響時人的生活,畢竟那時還是古典時期,連發展都顧不著了,哪有時間研究這些玄乎的東西呢?

人類對於原子這門學問的研究,直到科學革命後的十九世紀,才有比較大的進展,一八○八年,道爾頓提出原子論的學說,他在他的報告中提出:
「世界上所有物質都由原子構成,原子中心的原子核由質子和中子組成,周圍則環繞著許多電子,這種由質子、中子和電子所組成的原子核,能釋放出非常強大的力量,也就是所謂的『核能.」。

一九三八年,納粹德國的科學家奧托.哈恩發現,如果從外面以原子核的中子撞擊另一種元素鈾的原子核,鈾的原子核就會分裂,而鈾每次的分裂都會產生巨大的能量並釋放更多的中子(即核分裂),之後被釋放的中子就會去撞擊其他的鈾原子核,然後被撞到的鈾原子核也會產生更多中子去撞別人,如此往復的你撞我、我分裂、再跑去撞別人的過程,我們稱為連鎖反應,到最後,原本就已經很大的能量就會不斷翻倍暴增,最後形成的即為武器級的核爆炸,原子彈的強大能量就是這麼來的(以上科學原理用兩句話來講就是,一堆的核分裂可以產生巨大能量,用這力量做成的武器即為核武。)

後來,由於極權主義及反猶浪潮在歐洲的風起雲湧,不少猶太裔或厭惡極權政治的科學家都選擇離開自己的祖國,到更自由的世界去發展自己的才能,一九三九年,逃出匈牙利的科學家西拉德指出,可以利用核分裂的連鎖反應來製造核武,聽到這個消息,當時多數的國家都不把他這個「瘋子」的話當一回事,唯獨正努力擴軍備戰的德國大喜過望,馬上著手開始研究、發展原子彈的技術,這下可好了,西拉德當初的願望就是不要幫到極權國家才出逃的,結果繞了一圈還是回到了原點。

過了沒多久,德國入侵波蘭,英法旋即對其宣戰,二戰正式揭開序幕,二戰開打後,基於對納粹的恐懼,西拉德夥同兩位跟他同鄉的匈牙利科學家,進一步寫信給美國的羅斯福總統,警告說納粹德國正在秘密研究原子彈,為了不讓潘朵拉的魔盒落入壞蛋手中,他們希望財力雄厚的美國能夠在研究核武這方面先發制人,阻止希特勒征服世界的邪惡野心。
這次,為了讓美國聽取勸告,西拉德還找來了在國際上富有盛名的愛因斯坦助陣,愛因斯坦是個天才,西拉德也是,果然只有天才才聽得懂天才在講什麼,聽完西拉德對於納粹的擔憂後,愛因斯坦表示自己很能理解,於是西拉德寫了一封信,附上愛因斯坦的簽名,之後他就把這封信給寄到美國去了。

然而,美國總統羅斯福畢竟是文科畢業生,對鈾分裂這種鬼東西興趣缺缺,也不懂這原子彈到底要怎麼搞,若不是信上附有愛因斯坦的簽名,他根本懶得看,更何況羅斯福並不想讓美國捲入戰爭,眼看美國也對這門技術提不起興趣,西拉德心情可謂跟熱鍋上的螞蟻一樣,焦急的很,難道納粹開發原子彈征服世界的野心,已經無法阻止了嗎?

 

我們必須製造原子彈!

不過,西拉德的擔憂並沒有持續很久,原因是沒多久後,日本偷襲美國珍珠港,逼使美國捲入二戰,加入二戰戰局後,羅斯福拿起了之前被自己擱在一旁的西拉德信件,他此刻終於懂了,當初西拉德寄給自己的,是多麼強大的一個黑科技,於是在美國總統的首肯下,一九四二年八月,由美國陸軍主導的曼哈頓計劃秘密展開,並由美國當地的科學家奧本海默領軍,據說曼哈頓計劃耗費二十億美元及十多萬名人力,真的可以說是一項大工程啊!

為了順利製造出原子彈,美國可謂是砸錢不手軟,有了如此龐大的金錢支援以後,美國在製造原子彈的道路上確實飛快的進步,最後美國開發出了一枚槍管式的原子彈,命名為小男孩,另有兩枚內爆式的原子彈,名為小工具和胖子,那到底這槍管式和內爆式有什麼不同呢?其實也就只是製造方式上的差別,爆炸威力基本上是相差無幾。

一九四五年四月十二日,原本的美國總統羅斯福逝世,換上的新任總統名叫杜魯門,而就在杜魯門繼任總統的幾個月後,同年的七月,在美國新墨西哥州阿拉莫戈多荒野上,「小工具」作為人類歷史上第一顆原子彈,在「三位一體」試驗場爆炸成功,看到第一朵蕈狀雲騰空升起後,整個曼哈頓的負責人—奧本海默,原本臉上對成功的喜悅,瞬間變成對原子彈強大破壞力的恐懼。

讓我們將鏡頭轉到歐洲方面,此時美軍已經成功登陸歐洲,納粹德國已是窮途末路,正當盟軍攻入德國西部的時候,他們發現:「納粹根本沒有成功造出原子彈!而是半途而廢終止計畫了。」這是為什麼呢?當時德國首席研究家海森堡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他將臨界質量算錯了,多了整整三個零。也就是說,海森堡認為至少需要以噸來計算的鈾235,事實上幾十公斤就已經足夠了。在當年的條件下,分離出如此多的鈾235 是不可能完成的工作,德國隨後基本放棄了製造原子彈的計畫。海森堡事後解釋自己是因為討厭希特勒,所以才故意算錯的,不過眾人大多不這麼認為啦。

美國已經試爆完成,再來下一個步驟,就是要進入實戰階段了,還記得我們前面講過,美國製造原子彈的目的是「比納粹德國還早開發完成」,可如今納粹德國不但已經停止了核武研發,連希特勒都已經自殺了,整個軸心國集團只剩下日本還在負嵎頑抗,所以想當然耳,這原子彈的投擲目標,從德國被改成了日本。

 

發明核武,卻反對核武?!

然而,當初參與曼哈頓計畫的科學家知道杜魯門要把自己辛苦造出來的發明,拿去做他們最不願意看到的事,都對此表示極力反對,他們認為最好的武器是根本不需動用武器,核武器的殺傷力太強大,我們沒有權力去為那些無辜的民眾負責。尤其是那位領軍的「原子彈之父」奧本海默,他沒想到好不容易把原子彈從希特勒這個瘋人的手裡搶過來,結果又送到另一個瘋子手裡,為此,奧本海默還特地去找杜魯門跟他說:「我覺得我們科學家的手上沾滿了鮮血」,聽到奧本海默的這番說詞,杜魯門表示很火大,會議不歡而散,會後,杜魯門直接跟他身旁的副國務卿說:「我再也不想在這個辦公室見到那個臭傢伙的!」

除了奧本海默表示反對之外,那位來自匈牙利的科學家西拉德聽到個消息,也害怕戰後會展開核武軍備競賽,因此要求杜魯門不要對日本使用原子彈,然而政客是不會管科學家是怎麼說的,對他們而言,早點結束戰爭是他們拼連任的資本,因此這些科學家的諫言並沒起到什麼作用,最後小男孩跟胖子還是砸在了日本身上,也才有了故事剛開始的那段可怕的景象。

得知核轟炸的消息之後,當初參與曼哈頓計劃的科學家們心情都很沉重,當初跟西拉德一起寫信給美國政府的愛因斯坦,也陷入了巨大的痛苦和悲傷之中,他痛心的直言:「當初就真的不該寫那封信給羅斯福,參加原子彈的科研,是我一生中最大的錯誤,早知如此,我還寧可當個修錶匠。」

雖然這些科學家們開始對自己的發明感到罪惡和愧疚,然而現實已經無法改變,原子彈已經投了,人也都死了,那接下來還能做什麼事來挽救嗎?答案是:「能!」既然悲劇已經發生一次了,那接下來就不要讓他再發生第二次。
為此,在戰後有不少的科學家投入了反對使用核武器的運動。

 

恐怖平衡

二戰後緊接而來的冷戰,由於美蘇的對峙,這兩個世界強國又開啟了軍備競賽想制衡對方,最後,兩個大國的核武器越造越多,甚至還出現了比原子彈更強大好幾倍的氫彈、中子彈,在冷戰最高峰的時代,全球預計有六萬八千枚核彈頭可以立即投入戰鬥。用膝蓋想都知道,要是這六萬多枚的大殺器全部炸下去,那世界會變的怎樣,毫不為過的說,冷戰時期,世界的「和平穩定」都是建立在這種「恐怖平衡」(Balanceof terror)之上。

另一方面,由於雙方都存有大量的核武,而核武又是如此強大的武器,所以美蘇都不敢貿然出手開啟第三次世界大戰,因為兩國領導人都清楚,這三戰開下去,會毀滅的可就不只美國跟蘇聯了,順帶還會讓整個世界一起陪葬,因此為了緩解彼此劍拔弩張的情勢,在冷戰末期,美蘇等核武大國簽了很多削減核武數量的相關條約,在三十年後的今天,原本能夠投入戰鬥的六萬多枚被削到只剩三千多枚,對於這些簽了條約後又容易爽約的大國來說,確實值得讚賞。

最後,雖然從數字上來看,核彈頭已經被削減了很多,可這並不代表人類能夠從此就忽視核武的問題,相信這個問題稍微懂些國際局勢的人們很容易便能理解,因為就在我們生活的這個東亞地區,北邊就有一顆未爆彈動不動就在搞核試驗,至於是誰想必也不必多說了。

臺灣目前還沒有辦法製造出核子武器(應該是說沒有政治允許,以前試過但被老美阻止了),而我們也不是那些核武大國的領導人,無法控制他們要不要按下核武發射按鈕的心思,因此我們能做的努力非常之少,但相信世界和平這個目標,是世界上每個地球村公民的心願,畢竟大多數人不會一天到晚只想著打仗,所以在這裡,我有個希望,那就是願那些核武國家領導人不要腦袋突然進水、短路,也不要恣意開啟戰爭,雖然這個希冀聽起來跟小孩在生日吹蠟燭時許的願望沒兩樣,但英國有句話說:「戰爭一開始,地獄便打開(When war begins,then hell opened.)」相信沒有人會希望最終打開這道地獄之門的就是人類自己。

額外補充:末日鐘的故事冷戰剛開始的時候,美國芝加哥大學的一家雜誌於一九四七年設立了一個模擬的時鐘,名叫末日鐘,而它的用處顧名思義是用來看末日什麼時候到的鐘,這個鐘的規則是,只要指針來到子夜(十二點)就代表著核戰的爆發,當初創立這個時鐘的時候,指針距離子夜還剩下七分鐘,之後,指針會因為世界上的局勢時而撥快或調慢,用來提醒世界各國要正視核武的問題,在歷史上指針離子夜最遠的一次達十七分鐘,原因是一九九一年美蘇兩大強權簽了削減戰略武器條約,一次讓指針調慢了七分鐘,然而後來這十七分鐘,又因為世界局勢的變化而開始調快,到二○一九年的今天,末日時鐘已經來到了距離子夜兩分鐘的距離,是冷戰結束後最靠近子夜的一次(一九五三年時由於美蘇的軍備競賽,末日時鐘也曾來到距離子夜兩分鐘的刻度,所以現在的末日鐘的距離和一九五三年時的紀錄是一樣的。)

 

 

 

本文摘自《發明家大起底:從疫苗到核武,讓你直呼「不能只有我看到」的歷史真相!》

書籍連結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