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里島烏托邦」跟著3座重點建築,挖掘文藝復興的軌跡

標籤: 世界旅遊建築

文/張潔、周睿哲
圖/趙世駿

 

拿坡里位於義大利南部,是歐洲人口最為稠密的城市之一,也是文明持續發展的地區之一。
古羅馬分崩離析之後,拿坡里自十三世紀起一直到義大利統一都與最南端的西西里島相聯合,成為獨立的拿坡里王國。
雖然如此,拿坡里王國由於在戰爭中始終落敗,一直受制於人,先是法國的波旁王朝,繼而又是西班牙的哈布斯堡王朝。但也因此在文化上更為多元。

十二到十三世紀的哥德建築多受到法國的影響,文藝復興時期吸收了義大利本土北部的文化,十六世紀以後則更多的與西班牙在文化上互為交融。
文化的多樣性也在本土藝術中有所表現,拿坡里在十七世紀的巴洛克就是本土建築師在羅馬巴洛克基礎上的再創造。
進入二十世紀後,墨索里尼時期和二戰後重建時期是拿坡里發展最迅速之際。

二戰中拿坡里是義大利遭受破壞最為嚴重的城市,加上其本來人口稠密,經濟發展相對北方落後,戰後的重建工作尤為繁重。
經歷漫長的恢復期後,目前拿坡里已是義大利經濟發展排名第四的城市。

 

西西里島——新吉貝利納

  吉貝利納位於西西里島中部的山區,容納四千多人居住。一九六八年,距離新吉貝利納東部約十一公里處的吉貝利納毀於地震,新吉貝利納即是一座震後重建的城市。

  這座城市可以說是一座烏托邦,與老吉貝利納和周邊的其他西西里島歷史區域脫開,完全重新規劃設計建成。整個城市由許多義大利著名規劃師和建築師參與其中,由於資金問題,建設從二十世紀七○年代一直拖延到了二○○○年後,且大部分建成的項目都帶著一定程度的超現實主義和烏托邦色彩,整個城市成為現代建築的展廳,契合重建時期市長盧多維克.克勞(Ludovico Corrau)對於「人文化」新城的願景。

  整個城市以兩條主路串起的魚骨狀居住組團構成,沿著主路布置有各項公共建築和設施,成為市民活動的核心。


母親教堂室外屋頂

 

新吉貝利納建築地圖


 重點建築推薦 
1.吉貝利納博物館Museodi Gibellina
2.秘密花園2號Il Giardino Segreto 2
3.母親教堂Chiesa Madre

 

1.吉貝利納博物館Museodi Gibellina
●建設時間:1981—1987年
●建築師:法蘭西斯科.維尼茨亞(Francesco Venezia)
●地址:Via Alberto Burri, 2,91024 Nuova Gibellina
●建築關鍵字:博物館建築;閱讀場地


吉貝利納博物館內庭院 & 吉貝利納博物館總平面圖

 

  法蘭西斯科.維尼茨亞是出生於二戰後的新生代建築師中最擅長閱讀場地條件、將既有的元素結合到新建築中以觸發建築時間性的義大利建築師。

  他的許多作品中將場地、歷史殘骸的碎片進行編織,讓人想到卡羅.斯卡帕,但不同於這位威尼斯大師將碎片組織成謎語的方式,維尼茨亞的碎片隱喻的是類似伯格森所言的隱性時間。吉貝利納博物館是維尼茨亞的代表作。該作品是對一九六八年毀於地震的吉貝利納的紀念,在這裡,緬懷的即是吉貝利納逝去的時間。

  從偏於一側的入口坡道進入,經過塊狀劃分的、模仿吉貝利納原先土地劃分方式的花園,進入長方形的博物館,迎面即可見原先羅倫佐府邸殘破的立面,庭院其他三面牆的空無一物讓焦點彙聚在這個立面上,再沿著內部的坡道往下緩行,延長進入室內展廳的時間,讓人用心觀察新舊交融所呈現的時間。若是從中軸線進入花園並左轉,就能到達一個狹窄的長條形空間,這裡只有一條靠牆的長凳,盡頭是一道裂縫,一尊蛇形雕塑盤踞著,陽光照射進來,這是查拉圖斯特拉靜謐的午睡時間。


吉貝利納博物館的靜謐長凳

 

2.秘密花園2號Il Giardino Segreto 2
●建設時間:1987—1991年
●建築師:法蘭西斯科.維尼茨亞(Francesco Venzia)
●地址:Via Nicolò Lorenzo, 1,91024 Nuova Gibellina
●建築關鍵字:閱讀場地


吉貝利納博物館內庭院&吉貝利納博物館總平面圖


除了吉貝利納博物館之外,維尼茨亞還為新吉貝利納城設計了兩個社區花園。秘密花園二號位於路口,是一座建築與藝術品完美融合的作品,既完成了本身社區花園的功能,也頗有超現實主義的意味。

  花園位於一排住宅的盡端,自身如同其他住宅一樣隱藏在街區之中,外部由曲面牆體或坡道包裹,主體建築則是個四四方方的盒子,卻沒有屋頂覆蓋,陽光在內部嬉戲。一如維尼茨亞其他的作品,在秘密花園二號中,五道圓拱鑲嵌在新建混凝土牆體中,使得新舊完美融合。

  方形的內部卻需要環繞而行,延伸人在空間中的體驗,時間與光影相互配合,讓身處其中的人可以感受到時光的流淌。正方形主體空間正中是破碎的一方池水,牆上有雕塑家米莫.羅特拉(Mimmo Rotella)的浮雕「陽光之城」,水池中央立著另一位雕塑家丹尼爾.史波利(DanielSpoerri)的雕塑《半身女像》,正望向「陽光之城」,充滿了對逝去的吉貝利納的哀思與對新吉貝利納的希冀。


秘密花園2號內庭

 

3.母親教堂Chiesa Madre
●建設時間:1972年(設計)、1985—2010年(施工)
●建築師:盧多維科.奎羅尼(Ludovico Quaroni)
●地址:Chiesa Madre, 91024 Nuova Gibellina
●建築關鍵字:教堂建築


母親教堂禮堂內景

 

  新吉貝利納的母親教堂為義大利現代建築大師盧多維科.奎羅尼最後的作品之一,設計於一九六八年地震發生後的一九七二年,因為資金和施工技術等問題,一直到二○一○年才完工。

  奎羅尼早在法西斯時期即已嶄露頭角,二戰後更是成為羅馬地區最為重要的現代建築領軍人物,在現代建築的修正、城市規劃和歷史保護等領域都有卓越貢獻。奎羅尼一生不懈探索,早年的作品較為收斂含蓄,而在母親教堂等後期作品中則表現得十分大膽,母親教堂巨大的白色球體更是讓人聯想到法國大革命建築師布雷和勒杜的作品,同時有著超現實主義和烏托邦傾向,球體也為了表達對所有宗教的包容性。

  主體建築為四方形,從坡道緩步向上走即可來到教堂所在的平臺,迎面是四方形的一角,向兩側裂開露出教堂的入口,進入主殿,球形的一角成為祭壇的一部分。如果不進入教堂,而是從入口左側的樓梯步入屋頂,即可看到以另外四分之三的正方形形成一個近半圓形的圍繞著球體的室外教堂、露天劇場,背後設計了屋頂花園。室內外空間以球形互輔,奎羅尼在此試圖重新闡釋教堂穹頂所能帶來的空間效果與意義。


母親教堂屋頂平面

 

 

 

 

 

本文摘自《古羅馬的傳承:從神廟、廣場到現代經典》

書籍連結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