隈研吾談:建築界大神們的人情味

標籤: 人物誌建築

 

文/隈研吾

隈研吾 Kuma Kengo
日本當代建築大師。
1954年生於神奈川縣,1979年畢業於東京大學碩士建築系。曾任哥倫比亞大學課員研究員、慶應義塾大學教授,2009年起至東京大學擔任教授。著作有《負建築》、《奔跑的負建築家》、《點、線、面》與其他多數作品。

1990年 成立隈研吾建築都市設計事務所。
2001年 「石造美術館」獲得國際石造建築獎受獎。
2010年 「根津美術館」每日藝術獎受獎。
2021年 美國權威雜誌《TIME》評選為世界百位最具影響力人物之一
2022年 臺中巨蛋體育館正式動工

 

我在哥倫比亞大學時,學到了很多經驗是在日本大學體驗不到的。
其中一點,同樣是老師,但思路卻完全不一樣。前述提到在日本的學校教育,原則是正確答案只有一個而老師是只會給一個正確答案的上帝,所以老師們的想法不被允許有差異。

但在哥倫比亞大學內,我卻看見過去從沒看過的光景。
建築系的核心教育是一個叫做studio的研究生課程,在日本是稱為「設計製圖」的一門課,規定的建案用地、依據預定規劃(假設蓋美術館或住宅),由學生自己獨力完成設計包括繪製圖面、預想圖(透視圖)並提交。日本大學的情況是,在提出設計圖後就畫下句點的做法最為普遍。將圖面提交給大神(老師),接著他們在我們看不到的地方,為我們打ABC的評價。退還圖面後,再與學期末成績一起綜合評分,會得到優、良、尚可的評價。

但在美國的大學,反倒是在提出圖面後才算正式開始。提出的圖面需在老師們面前發表,並在評論會(批評會)上接受老師們的講評才是真正的重點,這可是在大學最重要的活動,而且評論會上不是只有校內大學教授,也會邀請校外著名的建築師和建築評論家來與會,因此學生會非常緊張。

在此首先被要求的是表達能力的好壞。即使是偷工減料,又或是圖面亂七八糟的像是一張亂畫的小抄,只要能將內容說得令人信服,或是極具創新有趣的演講,就能得到高分。這與如同資優生般的將圖面描繪的詳盡又仔細,就會得到高分的日本教育體系是大相逕庭。

實際上出社會後,這樣的表達能力對建築師來說才是最重要。
在建築業界中,舉辦一場決定由哪位設計師擔任設計的競賽已是家常便飯。舉例行政機關在蓋美術館或市公所時,一定會舉辦設計競賽;民營企業若是蓋自家公司辦公大樓或飯店時,一般做法也多是會舉辦設計競賽來選用建築師;住宅是不會舉辦設計競賽,大多直接委託建築師設計。但在這之中,也有活潑的客戶會號召幾位建築師,讓建築師提出設計方案來決定設計總監是誰。或許有些建築師想說:「居然還要自己提案跟人競爭,真是超級失禮」,當然是可以任意的拒絕參賽。設計競賽是要說明自己的設計內容,因此在競賽當下,自身的表達能力和說服力將大大影響比賽結果。

話題再次回到哥倫比亞大學的評論會。一旦學生說明結束後,眼前的老師們就會開始提問或回饋。如果A老師說:「這是一個好的設計,好的建築物」。隔壁的B老師就會唱反調:「沒這回事,這設計根本侮辱了傳統,而且是破壞環境最差的解決方案」,偶爾會發生這樣的狀況。B老師會假裝是批評學生的設計,實則用來批判A老師的表述。有時候會發展成A老師與B老師無視在場的學生,演變成開始互罵的驚險場面。

從日本來留學的學生看到這場面應該會瞠目結舌。在日本,難以想像本應該是站在同樣上帝立場的老師們會陳述各種意見,且彼此對立爭吵的狀況。但事實上,這對學生來說是具場教育意義最棒的表演。這世界上根本沒有正確答案這回事,藉由實境表演的模式進行再教育的機會很少見。尤其是學生在老師們的互鬥中嚇呆的模樣,這樣的學習對人生來說是最重要的事情。

 

 

 

本文摘自《隈研吾:成為夢想的實踐者,勇於超越框架、創造自由想像》

書籍連結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