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愛之名,行控制之實?揭曉朱元璋,是如何擴張朱氏政權

標籤: 中國史歷史

文/胡丹

 

俗話說,虎不食子。朱元璋殺過侄子,殺過女婿,嚇死過外甥,但就是沒有殺子的劣跡,他對孩子們護愛有加,最重骨肉之情,他建立的明朝,是典型的家天下。


 朱氏家天下的王朝 

朱元璋對孩子們很公平,一視同仁,不僅保證他們有飯吃,還要管飽。他的兒子,統統封王,王的兒子也都為王。

明代宗室的分封制度是這樣的:皇子皆封親王,親王嫡長子繼承王位,餘子皆封郡王;郡王嫡長子繼承王位,餘子封鎮國將軍,以下輔國、奉國將軍和鎮國、輔國、奉國中尉,以此類推。
女性成員也一樣,從公主、郡主、縣主到郡君、縣君、鄉君,也是人人有封,個個都得祿米吃。
如果容我發一句奇論,我要說:朱元璋是中國最早的女權主義者,因為他堅定地與「嫁出的女兒是潑出去的水」這類不平等陋習做鬥爭。
他家的姑娘,即便嫁出去了,生養死葬,一概要管,女婿們也都有官可做:除了公主之夫稱駙馬,餘者稱儀賓,各有品級!

總之,凡是打「豬(朱)窩」裡爬出的子孫,不分男女,也不管他血緣的親疏,生來皆賜封爵,各按等級吃一份鐵桿莊稼,凡婚喪嫁娶、蓋屋建房,政府還有特定的財政補貼。
偏偏朱家人的生育能力從其屬相(豬),都很能生,到明代中期,朱氏宗族人口已相當龐大,每過若干年還要翻一番。
這些人被稱為「天潢貴胄」,朝廷不准他們從事任何生產活動,也不許參加科舉考試,出仕做官(直到天啟年間,實在撐不下去了,才稍稍放鬆),吃喝拉撒,全靠朝廷養活,吃完就睡,別無正事,成為一個特殊的寄生階層。

 

 明朝的皇室貴冑,是龍?是蟲? 

朱元璋這麼做,不僅因為舐犢情深,事實上,他在布一盤棋,企圖依靠這種荒唐的分封制度,去控制全國的軍事和經濟大權,使天下億兆之民都來奉他朱姓一家。

朱元璋待兒子們稍稍長成(一般都在十六、七歲),立馬把他們派到各要地為王,從而建立起朱家的權力據點,共同「藩屏王室」,維護朱氏的家傳寶位。
朱元璋的做法,充分暴露了他私慾膨脹之下的顢頇。可稱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但子孫昌盛,誕下無數龍子龍孫,白吃白喝,白拿白用,長久下來,國家財政怎吃得消?
果不其然,才到憲宗、孝宗時期,宗祿問題已開始困擾朝廷及地方政府。
到了末年,政府實在管不了了,放任大量沒名字、無封號、沒祿米的「窮宗」,在社會上遊蕩鬧事;朝廷卻枯守祖制,不許他們自由謀生,許多人竟活活餓死。本來是龍,卻成了蟲!

 

 兇殘的帝王,寵溺的父親 

朱元璋對天下人如狼似虎,對自家孩兒,也是似虎如狼。不過這是有區別的,對「別家兒」他狠著咧,連皮帶肉,生吞活剝,是吃骨頭不帶吐渣兒的鬣狗、豺狼和禿鷲,但對親生的孩兒,他立威,卻絕不食。

在他花了二十多年時間,反覆修改而成的祖訓,明確規定:親王有過失,其情重者,遣皇親或太監宣之上京;假如宣他三次不至,再遣流官(流官是相對於世官而言的,即文武官員)與太監去召――多麼客氣呀!再盛情的主人也不會這樣請客,何況對方還是一位「犯罪嫌疑人」。
祖訓裡就是這麼寫的,其實文中還有深意,好比皇帝派皇親和太監,連請三次,犯罪的親王都不肯來,憑什麼再遣流官,他一定會來呢?其未言之義是:事不過三,三次請你不來,你莫怪朝廷不客氣,發兵來請了!

朱元璋本意當如此,只是他忌諱把話挑明,有害於「親親之義」,所以寫得這麼曲裡拐彎,生怕委屈了他的兒孫們。
祖訓的規定是:如果親王胡作非為,確有鐵證,不是被人誣陷的,皇帝應親自下諭,將他所犯之罪明白告訴他,然後令在京皇親及太監陪留他十日。在這十天內,親王必須見皇上五次,坦承自己的過失,寫出深刻檢查。
皇帝見他認罪態度良好,到第十天就可以正式給予處分了。對此,祖訓強調:雖有大罪,亦不加刑,重則降為庶人。

朱元璋慣常使用的刑罰,什麼挑骨、剝皮、碎砍、凌遲、斷足,還有割鼻、挖眼、抽筋,一樣也不許用在自己人身上,就是常用來打書生屁股的「廷杖」,也是斷不許用!
親王就是犯了謀反等十惡不赦的大罪,最重的懲罰,也不過降為庶人。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禍福自召」,這是朱元璋「育子經」的主旨。他對犯了錯的孩子,實現民主原則,絕不打罵,只是偶然嚇唬他一下,然後再和他慢慢講道理。

朱元璋雖然諄諄囑咐風憲官、地方守臣及王府內外官員好生輔導親王,有過直諫,並及時向朝廷彙報。但他本心是願意多聽親王善行美德的,很不喜歡外人說他孩子的不是。
祖訓就規定了附加條款:――風憲官如果以親王小過奏聞的,就是「離間親親」,斬;――如果風聞親王有「大故」(如謀逆),官員未掌握確鑿證據,就輕率上聞的,同樣犯了離間之罪,斬!
明代監察權很盛,所謂「憲臣」,相當於今天的紀檢監察部門,但其職權要大得多。

朱元璋的兒子們,都在十來歲上各奔封國,作威作福了。
朱元璋將他們視作自己「帝國」統治的基石,賦予他們很大的權利,也寄予了極大的期待,時時惦掛著他們,處處為他們著想,達到令常人想像不到的地步;他表示憐愛、憤怒的方式,也令人詫異驚奇。

 

 

本文摘自《朱家非比尋常的日常(一):窺探明太祖、成祖與眾太子間的愛恨糾葛》

書籍連結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