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國俗「奶茶」有專門碗,品茶規則很講究!

標籤: 中國史歷史飲食

 

文/苑洪琪、顧玉亮

 

奶茶為蒙古高原遊牧民族的日常飲品,至今最少已有千年歷史。而清代皇帝將奶茶視為「國俗」。

清朝宮廷奶茶主要以牛奶混合黃茶、牛油
清代宮廷奶茶是指用適量的牛奶、牛油、鹽、玉泉山水與浙江產優質黃茶熬煮成的特殊茶品,茶色如咖啡,散發出陣陣奶香。奶茶入口香醇、營養豐富,可解油膩、去腥膻,除了解渴外,還能補充人體的主要營養;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季飲用,能驅寒暖肚。

元朝後飲奶茶習慣流遍漢蒙民族
自元代開始,飲奶茶的習慣就遍及全國各地。滿蒙兩個民族習慣相近,清代的帝后妃嬪、王公貴族也都喜食奶茶。依據《龍江三紀》記載:「滿洲有大宴會……每宴客,客坐南炕,主人先送煙、次獻乳茶,名曰奶子茶。」清代皇室入關後,受漢族飲食文化影響,在生活習慣上有了很大改變,但清代宮廷仍以飲奶茶為嗜好,保留著本民族舊有的習慣。

清朝皇帝以奶茶款待嘉賓
清代皇帝,將奶茶視為「國俗」,清代乾隆帝曾作詩注云:「國家典禮,御殿則賜茶(奶茶)。乳作汁,所以使用使人肥澤也。」宮廷筵宴中凡有進茶、賜茶的儀式,都將賜奶茶作為隆重的禮儀制度,綏懷蒙藏等民族,體現清代宮廷對少數民族的優渥和禮遇。乾隆二十五年正月初九、初十兩日,西藏安集延額爾德尼伯克、拔達山汗素爾坦沙等遣陪臣輸誠入覲,乾隆帝在乾清宮賜奶茶招待。

光祿寺熬製清朝宮廷的奶茶
清代宮廷筵宴所用奶茶的熬製由光祿寺承辦。筵宴前一日,光祿寺派人親臨熬茶所,監督熬製。奶茶的原料是茶和牛奶或羊奶,做法是:先將磚茶搗碎,放入銅壺或水鍋中煮,茶燒開後,加入牛奶、鹽,待茶湯煮沸時不斷用勺揚茶,直到茶乳充分交融,再除去茶葉即成奶茶。將熬成的奶茶盛裝在銀茶桶內備用。筵宴時,再分裝在銀質龍首奶茶壺中。

宴席奶茶需專門茶碗
宮廷筵宴飲用奶茶還要用專門的奶茶碗,乾隆帝用的是白玉描金鑲嵌紅寶石的奶茶碗,賞賜王公大臣奶茶用的是大口、墩狀、碗裡鑲銀的樺木碗。

依據《養吉齋叢錄》記載清宮「舊俗最尚奶茶。每日供御用乳牛及各主位應用乳牛,皆有定數」。清代帝后、妃嬪們每日膳食份例有一定數量的牛奶,供帝后們享用奶茶。皇帝每日例用乳牛五十頭,每頭牛每天交乳二斤,共交乳一百斤、玉泉水十二罐、乳油一斤、茶葉七十五包,每包二兩。皇后例用乳牛二十五頭,共得乳五十斤、玉泉水十二罐,茶葉十包。茶房備貴妃每位乳八斤,妃每位乳四斤,貴人以下隨本宮主位份例。妃嬪等位日用茶葉均為五包。

皇子、福晉每位例用乳十六斤及茶葉八包。除了乳和茶的份額外,還有熬奶茶器皿的配置。《國朝宮史.經費.鋪宮》就明確記載了皇太后可享用金茶甌蓋一個、銀茶甌蓋十個、銀茶壺三個、錫茶碗蓋五個、錫茶壺三十四個;皇后及妃嬪等不同等級依次遞減,由此可見宮中飲用奶茶十分普遍。

 

 

本文摘自《故宮宴》

書籍連結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