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在兩千年間的命運浮沉,牠們帶著獨特的魅力,開始了一場對古今人類的偉大征服!

標籤:世界史,文化歷史,貓
文/林韻

從神性隕落到面目可憎

千百年來,時常出現在古埃及人壁畫上嘴裡叼著飛鳥的貓,被古埃及人看
作勇猛且有戰鬥力的象徵,受到頂禮膜拜;而對於古羅馬人來說,會捕鳥可算不
得什麼優點,畢竟在古羅馬,人們對於鳥類是十分偏愛的。
被稱為「語法論著的神聖評論者」的達摩克利斯聽說自己老師家的雞被貓
吃了,他十分憤慨,專門寫了一首詩去咒罵這隻貪吃的貓:「可惡的貓,你是阿
克泰翁的惡犬,跟那些殺害主人的狗沒有區別。吃主人的竹雞就是吃主人。你現
在只想著竹雞和那些跳著舞、開心地吃著你瞧不上眼的美味的老鼠。」
阿克泰翁是古希臘神話中的一名獵人。有次他偷窺狩獵女神阿爾忒彌斯沐
浴,令女神大發雷霆,將他變為一隻雄鹿,並且被自己的五十隻獵狗活活咬死。
這是個血腥的故事,而一隻貪心吃了竹雞的小貓咪,是否需要被如此惡毒地詛
咒,我們不得而知,不過卻可以看出,貓在絕大多數古希臘和古羅馬人眼中,確
實地位卑微。
此時,最可愛的貓只存在於古羅馬貴族的家中,而在北歐的神話中,貓
還是愛神費蕾婭(Freya)最忠實的坐騎。而費蕾婭代表著星期五,因此當地
人相信,如果有人能夠在星期五看見一隻貓,那這個人的運氣將會變得不錯。
不過,神性隕落的貓,還是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找到屬於自己的一席之
地的。
那就是在威爾斯農民的家中。
普通人家的穀倉仰仗貓去保護。貓不是唾手可得的物件,人們會給貓明碼
標價。威爾斯法典明確記載,幼貓在剛睜開眼睛的時候,值一便士;從這個時候
開始一直到牠能夠抓到第一隻老鼠,牠值兩便士;當這隻貓成年之後,牠便值四
便士。
而在威爾斯南部,貓的身價更加昂貴。用成年與否給貓標價,還是有點簡
單粗暴,他們認為貓的價值因貓而異,不能一刀切,只能估算個大概。
那怎麼進行估算呢?威爾斯人會把貓的頭放在平坦的地面上,把牠的尾巴
直直地吊起來,然後開始往貓身上倒麥子,直到貓的尾巴被黃澄澄的麥子完全覆
蓋,這麼多麥子值多少錢,這隻貓就值多少錢。如果有些人家並沒有麥粒,那也
沒關係,拿一隻母羊來換一隻貓就好。雖然把貓倒吊起來撒麥粒的動作有些粗
暴,那隻尾巴被吊起來的貓也一定覺得很難受,不過從威爾斯人對貓的重視程度
來看,我們可以輕而易舉地得出這樣的結論—貓,價值不菲。
威爾斯人發現了貓的商業價值,但是在西歐的一些地方,比如法國農村,
貓就沒有這麼幸運了。
在古埃及,貓因為高超的捕鼠、捕鳥甚至捕蛇能力受到人們的喜愛,但是,
當古埃及家貓的後代千里迢迢來到西歐之後,牠們發現自己只能容身於農村或者
下等人的廚房中。對於這些並不是很富有的階層來說,「實用」就是這些小動物
唯一的價值。
而貓的實用性遠遠不只這些。
貓確實能夠捕鼠,但是跟能夠看家、狩獵,還忠心耿耿的狗相比,牠們的
這點技能有點相形見絀。
短短幾百年,貓就從一個錦衣玉食、高高在上的神,變成了一群在簷溝下
或是骯髒的灶臺間尋求容身之處的小野獸。貓,成了夾著尾巴生存的小動物。
彼時,貧窮的歐洲農民沒有富有的古埃及人那般豐富的想像力,也不像威
爾斯人那樣發現了貓的商業價值。在他們眼中,貓除了少得可憐的一點實用價
值,大部分時間看來都是面目可憎的。
為什麼呢?
在貧窮的農戶看來,貓是貪吃的。就像後來啟蒙運動的代表人物之一狄德
羅所描述的那樣:「朗格勒的貓如此貪吃,看著牠們令人生疑的樣子,人們會把
施捨給牠們吃的東西說成是牠們偷的東西。」農戶對貓算不上尊重,家門前警覺
的狗驅趕牠們,農戶沒好氣地呵斥牠們,甚至當牠們離雞圈太近的時候,還得挨
上兩腳,農戶生怕貓會對這些「手無寸鐵」的雞做出什麼血腥的事情來。在農戶
眼中,這些瘦骨嶙峋的貓詭異、貪吃、不忠,他們對待貓的方式,在愛貓人眼中
可以說是冷漠無情的。
用農戶的話說:「這些都是沒用的吃貨!」
不僅如此,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法國農村的地主是嚴令禁止佃農、牧民或
者短工在家裡養貓的,因為貓被指控吃掉了巢中的鳥兒和可愛的野兔,而鳥兒能
夠消滅害蟲,野兔應當是人類的晚餐,不應該成為貓胃裡的油水。
貓究竟是不是殺害這些小動物的罪魁禍首?貓不會說話,無法為自己辯白。
畢竟鄉村淘氣的孩子也會掏鳥窩,頻繁出沒的黃鼠狼也能吃兔子。
不僅僅是在法國,貓在絕大多數歐洲的農村都沒什麼地位:「狗有多招人
喜歡,貓就有多不招人待見,牠們得不到任何撫摸。粗人不懂欣賞牠們的真情,
將牠們放逐。貓在敏感痛苦中煎熬。沒有友善的腿讓牠們蹭來蹭去,農村人的聲
音對於聽覺敏銳的貓來說太過粗鄙。幼貓求食時發出的輕柔的喵喵聲,也沒有人
聽。」
在貧窮和饑餓面前,貓的可愛顯得不值一提。
即便被認為貪吃、狡猾,貓也一直圍繞在人類的身邊。不被寵愛和重視的
貓看起來是面目可憎的,但牠們還是有存在的正當理由的。
窮人總是有理由抱怨貧窮,可是貓似乎從來沒有抱怨過。或許我們可以這
麼說,並不是人類飼養了貓,而是貓願意陪伴在我們身邊。
本文摘自《貓的人類征服史》
書籍連結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