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環球國家地理》編輯委員會
國家檔案
全名 土耳其共和國 Türkiye Cumhuriyeti
面積 78.36萬平方公里
首都 安卡拉
語言 土耳其語
土耳其位於亞洲的小亞細亞半島和歐洲的巴爾幹半島東部地區,東接伊朗,東北鄰喬治亞、亞美尼亞,東南與敘利亞、伊拉克接壤,西北和保加利亞、希臘毗連,西南瀕地中海,與近鄰賽普勒斯隔海相望,扼黑海門戶。
海岸線長3,518公里。沿海地區屬地中海氣候,內陸為大陸性氣候。大部分土耳其人生活在國家的西半部,東部和東南部一直到小亞細亞高原,是庫德族居住的地區。土耳其所處的位置使它在黑海、地中海和中東地區都具有重要影響力。自蘇聯解體後,土耳其一直致力發展同中亞國家的貿易關係。
自然地理
土耳其地跨歐亞兩大洲,亞洲部分占97%,歐洲部分占3%。大部分為高原和山地,約占全國總面積的80%。國土呈東西走向狹長鋪展,長約1,500公里,寬約550公里。亞洲部分因被黑海、馬摩拉海、愛琴海和地中海三面環繞,故被稱為「小亞細亞半島」。
山脈和河流
土耳其位於亞洲最西部,地形東高西低,大部分為高原和山地,僅沿海有狹長平原。高山大河遍布全國。北有屈雷山脈、克爾奧羅山脈,東為卡德尼茲山脈,南有托羅斯山脈。位於東端的大阿勒山海拔5,165公尺,為全國最高峰。全國有屬於黑海、馬摩拉海、愛琴海等內陸流域7大水系的數十條河流。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就發源於這裡,它們在土耳其境內的部分被稱為波斯灣水系。
黑海海峽
黑海海峽是連接黑海與地中海的唯一通道,包括博斯普魯斯海峽,達達尼爾海峽和處在兩者之間的馬摩拉海,戰略地位十分重要。東北端為博斯普魯斯海峽,西南端為達達尼爾海峽,兩海峽之間是土耳其內海馬摩拉海。1936年,土耳其同英國、法國、蘇聯、德國等國簽訂《蒙特勒公約》。根據該公約,海峽的管理權歸還土耳其。
土耳其橫跨歐亞大陸,是通向中東的海陸要衝和連接歐亞兩大洲的橋梁。其地中海沿岸的海岸線延綿曲折。
歷史文化
土耳其是一個領土橫跨歐亞大陸的亞洲國家,也是小亞細亞半島上唯一的國家。土耳其民族在中國古代史上稱為突厥族。在歷史上有多種文明在這裡交匯衝撞。土耳其曾是東羅馬帝國、拜占庭帝國、鄂圖曼土耳其帝國的中心,有著6,000多年的悠久歷史,集十多個不同文明的歷史遺產於一身,加上三面環海的地勢、以及內陸複雜的地理環境,使其擁有極為豐富的人文自然資源。
9世紀有許多基督教徒來卡帕多細亞山修行,他們將部分洞窟粉飾布置成教堂,在洞壁上畫上色彩繽紛的聖像人物。
主要城市
歷史上的土耳其是以農業為主的國家,城市發展緩慢。20世紀50年代以來,土耳其進入城市化迅速發展時期。城市人口猛增使城市數量不斷增多。城市生活正成為土耳其社會生活的主體。伊斯坦堡、安卡拉、伊茲密爾是土耳其最引人注目的大都市。這些城市除了眾多的博物館、名勝古蹟、遺址之外,還有獨特的風情令人傾倒。土耳其人堅持穆斯林傳統,守著一份虔誠面對世事滄桑。
經濟
土耳其是開發中大國,經濟綜合實力表現不俗,整體水準較高。目前,土耳其是世界上經濟增長最快的國家之一,是一個充滿活力和發展潛力的國家。1996年加入歐洲關稅同盟後,土耳其的目標是躋身世界經濟十強,並成為歐亞交匯點的金融、貿易、製造和出口中心。自20世紀80年代中期起,政府推行自由市場經濟,大力發展私營經濟,實行國營企業私有化,實現了由傳統的中央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軌,私人資本不斷擴大,金融實現安全自由化。但在實現高速發展的同時,經濟出現高通貨膨脹、高財政赤字、高失業率以及社會收入分配嚴重不均等問題。
「西亞病夫」的屈辱
土耳其由於地處亞、非、歐三大洲的咽喉要衝,控制著東西方海陸貿易的通道,戰略地位極其重要,因而成為列強覬覦的肥肉。特別是沙皇俄國一直企圖南下控制黑海海峽,進一步宰割鄂圖曼土耳其,把勢力擴張到地中海、中近東及巴爾幹地區。
在近代歷史上沙俄一直是土耳其的最大威脅。1833年沙俄迫使土耳其允許俄國軍艦通過黑海海峽,禁止其他國家的軍艦進出。當時英、法等國在土耳其擁有重要的商業利益,加上擔心俄國勢力的壯大會危及它們在中東地區乃至印度的地位,英、法與俄國的矛盾和衝突不斷激化,從而引發了1853年∼1856年的「克里米亞戰爭」。結果,俄國戰敗。英、法在地中海和黑海地區的勢力大大加強。原來處於土耳其治下的巴爾幹各國紛紛趁機於19世紀末20世紀初獲得獨立,從而使鄂圖曼土耳其帝國在歐洲的版圖急劇縮小。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土耳其加入同盟國一方作戰。戰後,淪為任人宰割的戰敗國,被迫在1918年和1920年按照戰勝國的意願,簽訂了苛刻的停戰協定和喪權辱國的《色佛爾條約》,國家的領土喪失了4/5,在歐洲的領土除伊斯坦堡及其鄰近不大的一塊地區外,全部被列強瓜分,在西亞和北非的附屬國也全部被英、法、義占有。英、法軍隊接管了達達尼爾海峽和博斯普魯斯海峽,並進駐首都伊斯坦堡。
伊斯坦堡由於受到自然條件的限制,近海的平地很少,兩側都是100公尺或更高的陡坡,這些都成為交通上的障礙。
1913年在金角上建造加拉塔橋和阿塔圖爾克橋,1973年又建成了橫跨歐亞大陸的大橋,從而方便了各部分的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