弔詭的落幕:世界貿易的霸主「英國東印度公司」,自殺性破產的謎團

標籤: 歷史商業

 

文/羅三洋
圖/William Daniell

 

關於英國東印度公司破產的原因,歷史學家和經濟學家提出了幾十種說法,其中最簡明、也最滑稽的一種說法,認為英國東印度公司是在西元一八三一年,被廣東巡撫朱桂楨強拆而崩潰的。
不過最正統也最謹慎的一種說法,其實是認為英國東印度公司是因為運營成本高,難以與美國等國散商競爭而被解散,以利英國散商發展。事實勝於雄辯。英國東印度公司自身的經營歷史,有力地駁斥了迄今為止所有的該公司破產原因的解說。

由於拿破崙戰爭和幾次經濟危機,公司在十九世紀初的經營確實不樂觀:內部貪腐橫行,利潤下降,負債增加。但是,在破產前的幾年,公司經營有了很大改善,西元一八二五到一八三三年間,公司對華年貿易額,從三千零三十三萬銀圓增長到四千零一十一萬銀圓,扣除鴉片等走私貨物後的合法商品年貿易額,也從兩千五百四十八萬銀圓增長到兩千七百九十三萬銀圓,欠款卻下降了約一半。

此外,公司在亞洲各地擁有天文數字的固定資產,僅在亞洲的佔地,就多達六百萬平方千公尺,金銀珠寶堆積如山,古玩字畫數以噸計,更不用說遍佈全球的種植園、船舶、工廠以及債券、股票等產業。可以說,光是英國東印度公司在西元一八三三年的資產清單,就足夠堆滿一座巨型圖書館。
從財務報表上來看,英國東印度公司在一七九二到一八三七年間,共有三十二年盈利、十四年虧損,淨盈利共計三千兩百萬英鎊,折合白銀九千六百萬兩,或銀圓一兆三千三百億,該公司還一如既往地為股東們發放紅利。
顯然,當時英國東印度公司絕沒有陷入資不抵債的泥潭,如果這樣一家利潤豐厚的企業,都需要破產清算,那資本主義早就滅亡了。

可是別忘了,西元一六○○到一八三三年,英國東印度公司在這二百三十四年一直把持著在亞洲的獨佔管理權和貿易特許經營權,所以其運營成本一直都比較高,卻從未因此出過問題。兩百多年來,英國社會上,一直不乏要求取締英國東印度公司對華貿易特許經營權的聲音,但全都失敗。
也曾經有人想要以實際行動,打破英國東印度公司的對華貿易特許經營權,例如,扶持庫爾滕集團來華開展貿易的英國國王查理一世。結果,英國東印度公司暗中破壞庫爾滕集團的對華貿易,隨即資助克倫威爾等貴族發動武裝暴動,擊敗並殺死了查理一世,史稱「英國資產階級革命」。

對於試圖挑戰英國東印度公司對華貿易特許經營權的人來說,查理一世被砍下來的人頭,正是最好的警告。
當時,英國東印度公司雇員不過幾千人,在亞洲只有四座城堡,就敢為了維護其對華貿易特許經營權弒君;而在西元一八三三年,公司僅在南亞和東南亞,就有六百萬平方千公尺的領地,在印度就有二十八萬人的軍隊,還有隨時可以動員的六十萬附庸國盟軍,何以沒有用武力維護對華貿易特許經營權的勇氣,而是束手就擒,坐以待斃?
東印度公司為何不像從前多次做過的那樣,召集一支大軍殺進白金漢宮,砍掉膽敢在太歲頭上動土的威廉四世的腦袋?

美國與英國散商的低成本競爭,同樣難以證明是英國東印度公司破產的原因。早在西元一八三四年之前,英國散商就被禁止到廣州購買任何中國商品,也被禁止出售任何外國商品給中國人,只能靠高風險的走私勉強度日,與財大氣粗的英國東印度公司相比,其佔有的市場份額低得可以忽略不計。
至於經常被當作英國東印度公司勁敵的美國散商,對華貿易額遠遜於同期英國東印度公司,每年對華約三千萬至四千萬銀圓左右的貿易額,根本無法威脅後者的市場地位。
而且,美國商人賣給廣東十三行的一些商品,還是他們從倫敦和利物浦等地買來的英國貨。
顯然,運營成本較高,壟斷對華貿易特許經營權受到輿論批判,以及面臨美國與英國散商的低成本競爭,都不是英國東印度公司破產的真相,至少不是根本原因。

英國東印度公司在西元一八三四年破產解散,弔詭得難以理解。幾百年來,全世界上千萬仁人志士,為了推翻英國東印度公司拋頭顱、灑熱血,包括最後一位擁有絕對權力的英國國王查理一世、太陽王路易十四,及其後代路易十五和路易十六,戰神拿破崙一世、英勇機智的提普蘇丹、老練博學的美國總統麥迪森等,著名國家領袖,以及他們麾下的賢臣良將等,可惜,他們全都不是英國東印度公司的對手。
查理一世戰敗後被砍掉了腦袋;路易十四多次反抗,都沒能威脅到英國東印度公司的地位,卻給法國留下了一個爛攤子,路易十五丟掉了大部分海外殖民地,路易十六和查理一世一樣被砍了腦袋;提普蘇丹壯烈殉國;麥迪森總統被英國東印度公司的一哨偏師,打得慘敗,白宮被一把火燒成了小黑屋,至今美國白宮那潔白的牆皮後面,還藏著被那場大火熏成灰黑色的磚石;拿破崙一世被囚禁在英國東印度公司的領地,聖赫勒納島,直至生命的盡頭。

西元一八二一年去世的拿破崙,絕想不到自己和其他人傾盡半個地球的力量,都未能戰勝的英國東印度公司,會在十三年後平靜地宣告破產!這簡直是對兩百多年來,為反抗英國東印度公司獻身的各先烈的莫大嘲弄!

 

 

本文摘自《茶金帝國與海上絲路II:廣東十三洋行的變遷與重生》

書籍連結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