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偏激魔人交鋒?不,聰明人都知道如何從一場無謂的網路爭論中抽身

標籤:社會議題取消文化文化評論

文/橘玲

 
 如何不被「偏激魔人」糾纏 
 
     ​      
社群媒體上存在著一種正義上身的「偏激魔人」,不過他們既非社會中吊車尾的一群,也不像抱持著異常信念的邪教徒。
研究日本社群媒體集體攻訐炎上現象的山口真一表示,會參與炎上的那一群人,身分方面具有「男性」、「高家庭年收」、「主任和副理以上職級」等屬性。

縱使他們工作忙碌、有同住的家人,但只要得了兩個小時左右的時間,就能夠發數百則貼文,所以他們不用是個「閒人」。對此,山口敘述如下:
     ​      

說不定多少還是有些人覺得難以置信,但我希望大家想像一下自己周圍的人。
有一種上司,總是會以攻擊性的態度否定下屬,不曉得你們周圍是否存在著這種人?
關於這個問題,「舉手喊有」的人恐怕不在少數吧!那一種人正是「偏激魔人」,
所以他們才會在網路上也歇斯底里起來。

     ​      
即使「偏激魔人」在公司裡擁有相稱的職級,但說不定因為當事人沒能獲得正面的評價,而始終忿忿不平。
現實社會中,那種忌恨(Ressentiment)在一定程度上會受到壓制;可是身處社群媒體裡,壓制的煞車會自動鬆開,把喋喋不休一股腦地噴發出去。

我們在網路上遇到的,就是這種對手。
     ​      
倘若對手如此,大家應該立即就能明白「無論做什麼都沒有用」。
現實社會中,就算我們覺得某個人是「討厭的傢伙」,但大概也不會想積極地去接近對方,改變對方的性格和思考方式吧。
這麼一來的話,光只有幾行文字(況且還只有一百四十個字)是保護不了我們的(註:一百四十個字為社群軟體「X」的發文字數限制)。
     ​      
自我保護的方法,無論在真實還是虛擬世界(網路)都相同。
最重要的是,不要被這種「偏激魔人」纏上,所以「不批評個人」為最起碼的原則。
原因在於,當那群人覺得自己遭到批評的時候,就會脫離常軌變得有攻擊性。
對於始終相信自己是「被害者」兼「正義之士」的對手,我們幾乎無法可施。
     ​      
可是就算這麼做,還是會有人在我們的貼文下方,寫一些討厭的留言。
此時,只要無視或封鎖那群人就好。似乎某些人一直都認為:「既然被批評就一定得反擊回去!」但這卻是下下策。
「偏激魔人」會把針對本身的任何反駁,最終都當作是善與惡的對抗。只要我們被貼上「惡」的標籤,即會被拖入泥沼。
     ​      
還有一件重要的事情,我們向來都要以明確的態度表示,自己是站在自由開放(公正)的立場上發言。
曾經有位首相祕書官前面才說過:「無論怎樣,(我)都不是會歧視別人的人。」言猶在耳,後面卻又說:「我不太喜歡有同性戀情侶當鄰居。」
在這種情況下,他會遭到撤換(取消)也屬理所當然。要生存在一個自由化的社會中,能跟大家共享自由主義原則是絕對必要的素養。
     ​      
「既然那麼麻煩,別玩社群媒體不就好了。」可能也會有人這麼想,而且不無道理;但就像前面提過的,在當今社群媒體時代,價值有時候和追蹤數脫離不了關係。
倘若如此,說不定可以這麼做:在能夠顯示實力的專業領域中積極發言,以累積追蹤數;其他領域的話,僅限發表一些沒有炎上風險的內容就好(例如貼貓咪照片等)。
     ​      
但這種作法,說不定會被人批評:「都那麼做的話,社會就不會變好了。」不過對(包含筆者在內的)大多數人而言,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或許是能讓自己和家人過得更豐富更幸福,而非實現社會正義吧。假使考慮到被當作取消目標時,將會帶來巨大(覆水難收)的損失;如此一來,對幾乎所有的人而言,這種作法不正是最為合理的選擇嗎?
 

 

 

 

本文摘自《被出征的世界:炎上、正義魔人、群眾狂熱、取消文化,看「社會正義」如何顛覆我們的世界!》

書籍連結


     ​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