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苗棣
在風雨飄搖中,崇禎帝迎來了他即位後第十五個新年。
天下形勢大壞,而且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壞。李自成和羅汝才的農民軍正在圍攻河南省城開封,從南陽調來救援的明軍還沒有接近開封城就全部投降,城裡的官兵只能憑藉城池的堅固死守。洪承疇正率所部殘兵株守在松山、錦州等幾座孤城中,只等著清軍最後總攻破城。
全國性的大饑荒還在不斷蔓延,河南、山東方面傳來的消息說,各地都在以人肉為糧,至親好友都不敢輕易相互看望,怕被對方吃掉。饑民們為了填飽肚子鋌而走險,人心思亂,一首讓統治者聽了毛骨悚然的民謠在到處傳唱:「吃他娘,喝他娘,大家開門納闖王,闖王來時不納糧。」
國家的財政情況繼續惡化,接二連三的加派抵消不了連年用兵的巨大軍費開支,國庫已經徹底空虛,到崇禎十四年(1641年)底,戶部能夠直接支配的銀兩所剩無幾。但不論朝中還是地方上的文武官員們卻絲毫也沒有表現出要振作起來復興圖強的意向,文官們一如既往地貪污納賄、榨取錢財,而且為了各自的利益相互勾結、相互排擠、相互咬噬,把朝廷攪得天翻地覆;各地握有重兵的大將們則把軍隊當成了自己的私人財產,常常為了保存實力而臨陣脫逃或是根本不聽調遣。
崇禎帝已經做了十五年皇帝,而且十五年來他真可謂殫精竭慮,朝乾夕惕。得到的卻是這樣一個結果,他感到悲憤、沮喪,甚至非常委屈。他哀歎時運的不濟,痛恨朝臣的腐敗無能,但身為帝國的最高統治者,他卻不能不獨自挑起挽救危亡的重擔。在新年伊始的時候,他再一次下定了奮發圖強的決心,要通過不懈的努力來改變命運,改變帝國的面貌。
為了表現出更始維新的氣象,崇禎帝在接受了崇禎十五年(1642年)的新年朝拜之後特地在皇極殿召見了內閣的全體成員。周延儒、賀逢聖、張四知、魏炤乘、謝升、陳演六人在殿簷下行過叩拜禮之後,崇禎帝吩咐他們在殿內西側排班。因為根據朝儀文臣通常都是在東側朝見,周延儒等人一時有些摸不清皇帝的意思。後來才知道,皇帝讓他們在西側召對,是按照民間把家庭教師稱作「西席」的慣例,以示對閣臣的尊重。這次召見的形式的確是史無前例的,崇禎帝走下寶座,面向西站著對閣臣們很客氣地說:「古來的聖明帝王都崇尚師道,至今天子稱講官為先生,仍然是自古尊師的遺意。卿等就是朕的老師,今天正旦的日子,應當行禮為敬,就教於各位先生。」說罷躬身向閣臣們拱手一揖。
閣臣們哪裡見過皇帝向臣子作揖的,全都受寵若驚,感動得淚流滿面,只能跪伏叩頭不已。
崇禎帝接著說:「經書上說『修身也,尊賢也,敬大臣也,體群臣也。』今天朕行此禮,本來也不過分。自古君臣志同道合,天下沒有不能平治的。今後執掌政務,在各部院;主持決斷,在朕自身;調和於其間的就靠各位了。」
當天,崇禎帝又正式發出了成文的上諭,檢討自己「深慚德行淺薄,才識庸常,恐忝居君師之位」,並且對閣臣們寄予重托,說是「今而後,道德惟諸先生訓誨之;政務惟諸先生匡贊之;調和燮理,奠安宗社,萬民惟諸先生是賴。」
皇帝在大年初一的這一番舉動,在朝中引起了強烈反響。閣臣們由於受到皇帝的禮遇而感激涕零,而沾沾自喜。其他的大臣小臣中也頗有一些人以為皇帝這一番表態標誌著今後的一番振作,很有些興高采烈。許多人上疏表達了自己的欣喜之情和對未來的樂觀態度,有人甚至說,今年元旦之日適逢瑞雪,京城的米價因而下浮,這正是皇上銳意圖強的精神感動了上蒼,是太平盛世將要出現的兆頭。
這年的正月,由於皇帝異乎尋常的舉動,也由於新春佳節歡樂氣氛的感染,京城裡一直彌漫著一股相當盲目的樂觀主義情緒。正月十一日深夜,崇禎帝到城南的天壇主持了例行的祈穀禮(原禮久廢,上年始恢復)。正值這天又下起了鵝毛大雪,「瑞雪兆豐年」這句諺語正好給皇帝親臨祈禱豐收的祈穀禮做了注腳,讓朝臣們感到上天好像真是又在重新垂青於這個搖搖欲墜的王朝了。當天晚上,天壇裡萬燈齊明,映照著一天的雪片,銀光灼灼,崇禎帝身著素服,踏雪步入祈穀壇,對著昊天上帝的神主行了二十四拜的莊嚴大禮。在肅穆的鼓樂聲中,每一個參加禮拜的人都感受到一種與蒼天神聖無比近切的神祕體驗,感到一股油然而生的自信。
皇帝、臣子,以至於京城的百姓們,似乎都把重建太平盛世的信心建立在神的佑護上。一個已經有二百多年歷史的盛朝是不應該這樣沒來由地削弱下去以至消亡的,一個仰承天眷的聖明天子也不應該毫無道理地失去上天的寵信。
本文摘自《大明末代皇帝:崇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