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產南瓜,這樣吃可以防「秋燥」!醫師:早上吃粥能健脾養胃

標籤: 健康生活飲食生活習慣

文/謝英彪 醫師

 

秋養脾胃滋陰氣

●秋季養陰防「秋燥」
秋季天氣轉涼,天氣乾爽,陽消陰長,這時候人會感覺到精神振奮、頭腦清醒,但也容易上火,常常會覺得口乾舌燥、渴飲不止、皮膚乾燥,乾燥的氣候易傷陰,也容易造成大便乾結,引起便祕,這就是所謂的「秋燥」,會使脾胃的運化功能受到影響。所以秋季飲食既要健脾養胃,又要養陰防「秋燥」。

●注意保暖和運動
秋天氣溫轉涼,晝夜溫差大,所以要特別注意胃部保暖。腹部寒氣較重,一方面容易導致胃腸收縮、痙攣,引起胃痙攣、胃痛、腹脹、消化不良等疾病,另一方面還會導致胃酸分泌增加,胃腸消化功能下降,人體的抵抗力會受到影響。所以秋季應該循序漸進添加衣物。晚上睡覺應蓋好被子,以防身體著涼引發腸胃不適,有脾胃疾患的人更應該注重保暖。
此外,秋高氣爽的天氣很適合運動鍛煉。脾胃虛弱者應該持續散步、慢跑等運動,以增強體質,提高對氣候變化的適應能力,減少患病的機會,促進脾胃的康復。

●早睡早起
從夏到秋,人體的氣血也隨之內收。立秋之後的起居養生應當遵循《黃帝內經》:「早臥早起,與雞俱興」的原則,早睡可以順應陽氣的收斂,早起有利於肺氣的舒展。對老年人來說,秋季適當早起,還可以減少血栓形成的機會。起床前在床上舒展一下全身,對預防血栓形成也很有幫助。

●保持良好的情緒
花木凋零、秋風蕭瑟的場景往往使人產生惆悵、傷感、失落、抑鬱、煩躁等情緒。而人的情緒、心情與胃炎、消化性潰瘍的發生與發展有緊密關連。因此預防脾胃病,不僅要保持身體健康,還要保持精神愉悅和情緒穩定,避免焦慮、緊張、憂傷、抑鬱等不良情緒對脾胃的刺激。在陽光明媚的天氣裡散步、郊遊等,有助於消除憂鬱愁煩的心情。

●飲食要滋陰潤燥,食補不過量
(1)秋季要多喝水, 多吃滋陰潤燥的食物。中醫養生還提倡立秋後每天早餐吃粥,粥能健脾,可以滋陰助脾胃,平衡健旺的陽氣。銀耳、百合、糯米、蜂蜜、芝麻等,都適合在秋季食用。
(2)少吃辛辣燥熱的食物,煎炸、燒烤類食物不宜多吃,避免秋燥傷陰;蔥、薑、蒜、辣椒等食物也要少吃,避免胃火更盛,使體內的濕邪無法排出。
(3)羊肉等大熱食物也不宜大量食用,而應該「淡補」,即補而不膩,適當食用一些具有健脾、清熱、利濕的食物,如鴨肉、海參、甲魚等。一方面可以幫助體內濕熱之邪排出,以消除夏季酷暑的後遺症,另一方面能調理脾胃,為冬季的健康奠定基礎。
(4)食補要適量,避免造成脂肪堆積、能量過剩,損害脾胃健康。秋季人的食欲也變得好起來,一些人開始盲目吃肉進補,這樣會加重脾胃的負擔,容易引起消化不良、腹脹腹瀉、潰瘍等多種脾胃疾病。
(5)對於胃病患者來說,在乾燥的秋季,身體的水分特別容易流失,身體在缺乏水分的情況下,血管會比較脆弱。胃潰瘍、胃下垂、胃出血等患者要特別注意飲食、作息的規律性,避免加重胃部負擔,使病情加重。

 

 健脾生津:銀耳燉雞湯 
【材料】
銀耳12克,雞湯1500毫升,鹽、黃酒、胡椒粉各適量。

【做法】銀耳用溫水泡發,洗淨。把雞湯倒入鍋中,加入鹽、黃酒、胡椒粉燒沸,再加入銀耳燉成濃湯即可。
【用法】飯前空腹趁溫熱食用。
【功效】具有潤肺和胃、補虛強身的功效,適用於喉癌手術或放療後咽乾口渴。


 保護胃黏膜:麥麩南瓜粥 

【材料】青皮南瓜250克,麥麩、小米各50克。
【做法】將青皮南瓜洗淨,切成小方塊,入鍋,加水煮至六成熟時,調入洗淨的小米,煮沸後,加麥麩,充分攪拌均勻,煮至小米熟爛即成。
【用法】早晚餐食用。
【功效】具有滋陰補腎、健脾止渴、降血糖的功效,適用於糖尿病、冠狀動脈疾病、高血壓、肥胖症等。


 潤燥滑腸:百合梨蜜 

【材料】百合60克,白梨300克,蜂蜜50毫升,冰糖30克,太白粉50克,豌豆10克。
【做法】將百合洗乾淨,加蜂蜜拌勻,蒸熟後取出備用;白梨洗淨去皮和核,切成瓣狀;豌豆洗淨。冰糖放入鍋內加500毫升水,將冰糖熬化,再加入白梨、豌豆,倒入蒸好的百合,開鍋後用太白粉勾芡即成。
【用法】隨意食用。
【功效】具有潤肺止咳、清熱寧心的功效,適用於燥熱傷肺型慢性支氣管炎。

 

 

 

 

本文摘自《脾胃一調百病消 : 名老中醫的藥膳食療方》

書籍連結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