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朴玉銘
蘇秦合縱
在齊國開始稱霸中原後,地處西陲的秦國也在商鞅變法後,不斷強大起來,並占據了黃河天險,開始向東擴張。
西元前三二五年,秦惠文王開始稱王,秦國仗著強盛國力不斷進攻鄰國,而其他各國為了在諸侯爭霸中獲利,紛紛展開軍事和外交上的努力。其中蘇秦憑藉三寸不爛之舌,聯合中原六國展開了一系列共同抵制秦國的運動,因為六國位置縱貫南北,南北為縱,所以稱為「合縱」運動。
西元前三一八年,魏國的公孫衍發起了合縱策略,推舉楚懷王為縱長,聯合魏、楚、趙、韓、燕五國伐秦,但由於各國不齊心,很快就被秦國打敗了。西元前二九八年,齊、韓、魏聯合攻秦取得勝利,秦被迫割地求和。西元前二八八年,秦昭王尊齊湣王為東帝,自己稱西帝,並約齊共同攻趙。蘇秦勸說齊湣王放棄帝號,聯合齊、燕、趙、魏、韓五國軍隊合縱攻秦,迫使秦昭王也取消了帝號。
合縱運動從一個側面體現了秦國的強大。
張儀連橫
秦惠文王即位後,不斷擴張勢力,引起了其他六國的恐慌,因此他們結成聯盟共同攻打秦國,此為合縱;同時,秦國也派張儀等人展開了外交攻勢,說服別的國家向秦國靠攏,一起攻打其他的國家,此為連橫。
張儀憑他的口才,得到了秦惠文王的信任,當上了秦國的相國。這時六國正在組織合縱,意欲聯軍攻打秦國。而六國之中齊、楚兩國最強,所以張儀認為要實行連橫,就要拆散齊國和楚國的聯盟。
西元前三一三年,張儀出使楚國,他先重金收買了舊貴族靳尚及南后鄭袖,使其為他所用,然後許給楚懷王商於之地六百里。
楚懷王不聽屈原等人的忠告,糊裡糊塗地答應了與齊國絕交的要求,他一面跟齊國絕交,一面派人跟張儀到秦國去接收商於之地。
結果楚國使者到了秦國,張儀翻臉不認帳,說當初承諾的只是六里地,而非六百里。楚懷王大怒,發兵攻秦,結果屢戰屢敗。而齊國因為楚國背棄盟約,也聯合了韓、魏攻打楚國。
從此,楚國一蹶不振,走上了衰落之路。
楚懷王客死秦國
楚懷王熊槐,是楚威王之子,楚頃襄王的父親,西元前三二八年—西元前二九九年在位。楚懷王貪婪成性,不辨忠奸,重用佞臣令尹子蘭、上官大夫靳尚,寵愛南后鄭袖,排斥左徒大夫屈原,致使國事日非。
西元前三一三年,秦國張儀面見楚懷王,要其以斷絕齊楚聯盟換取秦國割讓六百里商於之地,楚懷王中計,與齊國斷交後只得六里地,於是發兵進攻秦國,被魏章大破於丹陽。懷王再次召集全國的軍隊,發動進攻,又慘敗於藍田。西元前三一一年,秦國又攻占了楚國的召陵。楚國屢次戰敗,早已喪失了昔日的大國雄風。
西元前二九九年,秦國攻占了楚國八座城池,秦昭王約懷王在武關會面。懷王不聽昭睢、屈原的勸告,決定前去赴會,秦王脅迫楚懷王割地,楚懷王不肯,結果被秦國扣留。
西元前二九七年,楚懷王從秦國逃走,卻又被秦國追兵捉回,於西元前二九六年在秦國病逝。這位糊塗的楚國國君,最終客死他鄉。
屈原投江
屈原(西元前三四○年—西元前二七八年),羋姓屈氏,名平,字原,楚國丹陽人,是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後代,中國最偉大的詩人之一。
屈原早年受楚懷王信任,曾任三閭大夫,常與楚懷王商議國事,參與法律制定,主持外交事務。屈原主張楚國與齊國聯合,共同抗衡秦國。但由於自身性格耿直驕傲,加之他人的排擠與誹謗,屈原逐漸被楚懷王疏遠
西元前三○五年,屈原反對楚懷王與秦國訂立黃棘之盟,在小人的讒言之下,被楚懷王逐出郢都,放逐到漢北。西元前二九九年,秦國攻占了楚國八座城池,秦昭王約懷王在武關會面。懷王不聽屈原等人的勸告,前往武關後被秦國扣留。
西元前二九六年,楚懷王在秦國死去。屈原氣憤異常,他勸楚頃襄王遠離小人,操練兵馬,為國家和楚懷王報仇雪恥。屈原的勸告毫不奏效,反倒招來了令尹子蘭和靳尚等人的誹謗。楚頃襄王將屈原革職,放逐到了南荒之地。
屈原在流放期間創作了大量文學作品,包括《離騷》、《九歌》、《天問》等,其作品文字華麗,想像奇特,洋溢著對楚地楚風的眷戀和為民報國的熱情,成為中國文學的起源之一。
西元前二七八年,秦國大將白起揮兵攻楚,大破郢都,頃襄王逃難。屈原在絕望和悲憤之下,於當年的五月五日,懷揣大石投汨羅江而死。
人們為了紀念他,將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定為端午節,在這一天吃粽子,划龍舟,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