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四季怎麼養生?九種體質該如何調理?穴位按摩一次搞定,讓你身心健康、氣血調和!

標籤: 健康生活按摩經穴

文/ 查煒 醫學博士

 

經絡是一門學問,不僅講述了人體內部聯繫和運行規律,更是我們取穴治病的主要依據。本文將從四季養生的12個特效穴位出發,結合九種體質的調理重點,搭配簡單易行的穴位按摩手法

 

讓你不論春夏秋冬,皆能強身健體、遠離病痛!

 

 

 

 

四季養生的12個特效穴位

 

1 |春季

肝氣旺於春,故應以養肝為主。可每天按摩太衝10~30分鐘。
中醫有「春夏養陽」之說,故應助陽氣。雙手拇指按壓風池,每天輕按10~30分鐘。
氣血生化有賴於脾胃,故養肝先健脾。每天按摩足三里10~30分鐘,也可艾灸。

 

2 |夏季

夏季火旺,與心功能相符,故應養心安神。可每天按摩百會10~15分鐘。
夏季多雨,暑濕之邪易阻滯經絡,故應謹防濕邪。可每天按摩陰陵泉10~15分鐘。
夏季暑熱邪盛,會傷人體陽氣,故應護養陽氣。可用食指點按印堂

 

3 |秋季

秋季尤以養肺陰為主,故應滋陰養肺。可每天按摩列缺10~15分鐘。
初秋溫燥易侵襲人體, 故應清燥祛熱。可每天下午1:00~3:00按摩曲池2分鐘。
深秋涼燥易侵襲人體,故應潤燥。可每天按摩合谷

 

4 |冬季

「秋冬養陰」,應保養精氣。可按摩中府,可充養肺陰。
南方冬季寒濕較重,故應溫陽化濕。可每天晚上按摩關元5分鐘,然後喝一杯溫開水。
北方冬季寒冷中夾雜燥氣,故應溫陽防燥。可每天晚上泡腳後按揉太溪5分鐘。

 

 

 

 

九種體質的特效按摩

 

1 |陽虛體質

表現為體涼、怕冷、四肢冰冷。特別是冬天,手冷過肘,足冷過膝,背部和腹部特別怕冷。

用清艾條灸關元,通過關元進入腎和膀胱,溫暖消散內裡陰寒之氣,補元氣。
溫灸腎俞,溫暖暢通的信息可直達腎臟;或用清艾條灸腎俞,每天3次,每次用掉1公分艾條即可。

 

2 |陰虛體質

感覺身體裡總有一個「小火苗」,容易乾澀乾枯,生內熱上火。

經常揉按太溪可滋補腎陰。用拇指指腹按摩,以有痠痛感為宜,每天3~5分鐘。
● 復溜在神經始發處附近,滋腎陰效果極好。可取0.5公分見方膠布,中央放置一粒綠豆,貼於穴位上,刺激穴位。

 

3 |氣虛體質

表現為氣短,經常出長氣,說話低聲細語,有氣無力。

● 太淵為肺經原穴,補氣效果極佳。把指甲剪平,用大拇指或食指掐按。
肺經通過偏歷聯絡大腸陽明之氣。每天用大拇指輕輕按揉3~5分鐘,切忌用力過重,以免瀉掉身體陽氣。

 

4 |血瘀體質

此種體質者很容易產生各種以疼痛為主要表現的疾病以及腫塊。

● 三陰交是改善血瘀體質、打通瘀阻的關鍵穴。可用刮痧、拔罐的方法治療。
● 委中對一切由血瘀體質造成的腰背疼痛或下肢痺痛效果頗佳。可在委中和最痛處拔罐,每次留罐5~8分鐘。

 

5 |氣鬱體質

氣鬱的人經常鬱悶、不高興、生悶氣、常嘆氣。另外,失眠、多夢也是氣鬱常見的症狀。

● 膻中為理氣要穴。每次按摩1~3分鐘,可調節全身氣機,疏。解胸中不暢。
● 神闕即肚臍,又稱「氣舍」。每次按摩10~20分鐘,力道適中。

 

6 |痰濕體質

此種體質易胖、體沉,汗出,要麼汗太多,要麼少汗無汗。另外皮膚經常油膩粗糙、易生痤瘡。

● 豐隆善於除濕化痰。每天用艾條灸1次豐隆,每次5分鐘。
● 太白是脾經經氣的重要腧穴。用拇指指腹點壓太白,揉按10分鐘,以有痛感為宜,每天1~3次。

 

7 |濕熱體質

面色發黃、油膩,口乾、口苦、口臭、汗味大,容易感染化膿,小便黃、味道大,煩躁易怒等。

● 肝俞既可瀉火又可養肝陰。雙拇指分別按壓雙側穴位,做旋轉運動,由輕到重至能耐受為止,每次1~3分鐘。
● 胃俞脾俞協同,有和胃降逆、健脾助運的功效。雙手握拳,將拳背第2、第3掌指關節放於兩穴上,適當用力按揉0.5~1分鐘。

 

8 |特稟體質

極易過敏。常常患有過敏性鼻炎、皮膚過敏、過敏性氣喘等症狀。

按摩關元可有效改善過敏性鼻炎。
艾灸足三里能有效預防哮喘發作。

 

9 |平和體質

不要過勞、透支體力,均衡飲食,順應自然規律即可。常拍擊身柱,可強身健體。

 

 

每天花點時間按對穴、調體質,就是給身體最好的投資。順應四時、認識自我體質,讓你一年四季都健康有力,氣色滿分!

 

 

 

 

 

 

 

 

 

 

 

 

本文摘自《經絡穴位按摩大全(暢銷燙金二版)》

書籍連結